昨日东方财通,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宣布启动“35+计划”,即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,这一举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在视频里,魏建军表示:“35岁,开场而已,加加油充充电,干就完了。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,时间从不辜负敢坚持的人;最好的年纪不是过去,而是现在;35岁正当年,咱们一起共进吧!”
长城汽车35+招聘计划,旨在打破职场年龄歧视,为经验丰富的人才提供新的发展机遇,同时也是长城汽车应对行业变革、加速全球化布局的战略选择。
但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,都让网友大赞长城汽车有大格局:年龄从来不是问题,35岁照样能闯出一片天!
35岁恰到好处
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所言:35岁,不是履历的结束,而是人生履历的新开始。
长城汽车招聘35+的消息,不仅给了35+职场人新希望,更是在鼓舞更多人继续坚持、继续努力、奋进!
展开剩余86%35岁,人正值壮年,此时的大家都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,心态逐渐稳定,阅历和学识俱佳的阶段。
在一些行业,这个年纪的人才刚刚开始。以年龄为界划线,容易错失一些关键人才,而错失一些关键人才,可能也意味着错失一些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机会。
对于一些脑力工作者来说,时间的推移会让他们的经验愈加成熟化,此外,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让他们能够轻松的处理人际关系,更具有抗压能力。
年龄不是劣势,成大事者大多是中年时期,所以说35岁是转折点也不为过。
之前有人做了个工要求工作10年经验的职业排名,其中分为两类,一类是管理岗位的,另一类是技术方向的,像是财务、医疗、建筑、人力资源等。
从需要经验的技术类方向可以看出,经验是35岁以上的职场人在这些赛道上握着的本钱。
前段时间,广告行业的朋友和我吐槽说:
公司想找个年龄稍成熟的员工东方财通,奈何一圈下来,没几个人投递。
公司想找个年龄稍成熟的员工,奈何一圈下来,没几个人投递。
其实我们公司很喜欢招30+的人群,懂得人情世故,知分寸,有能力,做事又稳。
其实我们公司很喜欢招30+的人群,懂得人情世故,知分寸,有能力,做事又稳。
像我们组的老大,46了依旧充满活力,心态非常年轻!业务又出众,年龄在她那压根就是个数字。
像我们组的老大,46了依旧充满活力,心态非常年轻!业务又出众,年龄在她那压根就是个数字。
朋友的吐槽也让我恍然大悟,在一些人眼里,年龄只是个数字,并不能阻碍他们的步伐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,不惜花中金去聘请培训讲师或让员工外出参加培训,以提升专业综合能力。这也催生出一个培训讲师的行业,很多HR在机缘巧合下都会投入到培训行业。
但是培训讲师可不是吃青春饭,而是经验饭,年龄越老,经验越丰富,越吃香。
足够有含金量的老师才能担起讲师的担子。
知识底蕴需要岁月的沉淀,在知识面前没有年岁的限制。
立志欲坚不欲锐,成功在久不在速。
年龄不是坎
让自己看不见希望才是坎
努力了未必有回报,但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;也许再努力一次,就是那个机会。
某贴吧上一直热议的话题#35岁会成为中年的一道坎#
在铺天盖地的35+后的职场人不是从事“吉祥三保”就是“铁人三项”的评论区里东方财通,有位网友发表了不一样的想法:
他说:35岁就中年了?别制造焦虑了......我是40岁开始转方向的,虽然前行艰难,但至少充满希望。
满怀希望就不怕前路是否艰难,有人年纪轻轻做到了管理者,有人到中年仍然安守在普通岗位上。
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心出发,年龄不是坎,让自己看不见希望才是坎。
近两年来,AI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让不少人更加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,特别是HR群体,网上各种各样的“AI人工智能最先取代的岗位就是HR”的传言也让不少HR深陷焦虑。
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:HR不仅要担心35+的噩梦,还要担忧被AI取代,HR也太难了吧…
其实小逻辑想说:无论何时,有真才实干的HR很难被取代,HR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。
那些被轻易取代的HR,习惯将1年的工作经验重复用5年、10年,以至于跟不少时代和企业的发展而被淘汰,伤心之余哭诉“果然35+的HR没有出路”。
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小逻辑认识的各行各业的HR,大多都是35+,他们依旧在人力资源岗位熠熠生辉,创造价值,他们已经是人事总监,还有的成为了公司合伙人……
在他们看来:年龄从来不是问题,不上进才是最大的问题。
另外,有一部分职场人因为种种原因被职场边缘化,但仍没有放弃努力,他们尝试新赛道后,也能活得出彩。
还记得在2019年热播《小欢喜》电视剧,由黄磊饰演的方圆,一直都勤勤恳恳,在同事眼里,人缘好,业务水平也好,但是还是被裁员了,期间方圆从满怀信心去找工作,到信心散尽。
最终,方圆想明白了,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,而在坐网约车司机的过程中,他的声音被人慧眼识珠,邀请他去做配音演员,从此兴趣工作两手抓。
方圆的故事告诉我们,人生常有不尽人意的时候,穿过乌云蔽日的峡谷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无论是自动选择还是被迫选择,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圆满的结局。
35岁的危机感
要靠反倦怠、反脆弱来破
其实大部分人都曾陷入35岁危机感里,越是有危机感、压力感,就越是应该主动学习。
如华为常务监事陈黎芳所言:人生的奋斗不能停留在35岁,少年不能永远是少年,少年也需要成长,一切都是看实际发挥的价值和贡献。
绝大多数人的职场危机,往往不是年龄危机,而是没有一技之长。真正在进步的人,永远不会被淘汰。
1)消除危机感的办法有两个,一个是反倦怠。
很多人在从事一份工作,一年两年三年就会开始倦怠了,但是迫于种种原因,只能继续倦怠下去。
倦怠的原因有两个,一个是工作简单易上手,长年累月的重复一件事、机械的操作也会乏味。再有多年来局限在某个阶段,没有成长,多年来一直都停留在某个阶段,上不去。
反倦怠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圈,接受新事物,尝试新挑战。
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,找到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意义。并且以更高的视角看待工作本身,除了满足生存需求,工作是否还能带给你别的?
重新拾起青年时的激情,拥抱生活,点燃工作。
我们要学会“吾日三省吾身中”,认真思考“传不习乎?”在学习中积累,在复盘中查漏补缺。
人不盯着远方,就会盯着眼前。
一个人只有在用心的时候才会收获成就,一份工作倘若能让你充满自豪,那你也会更加投入其中,倦怠感便不攻自破了。
2)消除危机感,第二个方法是反脆弱。
塔勒布提出的“反脆弱理论”:“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东方财通,当暴露在波动性、随机性、混乱和压力、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,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。”
发布于:江西省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